来源:AICG工具箱 责编:网络 时间:2025-07-11 12:30:30
自从特朗普4月2日提出的“对等关税”之后,国际局势持续动荡。博弈到今天,双方加征的关税率都超过100%,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。面对巨大的政策黑天鹅,全球化程度较高的AI产业,不可能独善其身。
不过AI的特殊之处在于,此前美国为了限制中国AI发展的政策闸刀早已落下,比如海外AI算力禁运问题,如今国内已经有了相对确定的应对方案。
因此,当下这场突如其来的关税冲击,真正受影响的或许并不是早已处于禁运阴影下的AI供应链,而是全球AI产业为了应对不确定性,开始产生更深层的裂痕。
没有人能预测下一个黑天鹅,但所有人都知道存在黑天鹅。这会给全球AI开放、共享、伦理共识、产业协作等,带来更长远的影响。
这时候,我们必须尝试回答一个问题,全球AI产业接下来会如何变化?不妨先梳理一下AI产业的核心逻辑,预测对等关税冲击下的AI之变,最终是想探寻中国AI的应对之道。
想要全面洞察关税给全球AI产业链带来的挑战,我们首先有必要搞清楚,当前全球AI产业链分工,及其与全球贸易的紧密程度。
AI产业链可以简单分为基础设施层infra、技术层、应用层。其中,基础层的硬件芯片,依赖于全球半导体产业分工,因此与国际贸易的关系十分紧密,也会受到关税的直接冲击。
很多读者都有所了解,美国在高制程和AI芯片的设计和制造更为领先,中国硬件的国产替代也在加速,而欧洲在设备如光刻机,日韩在存储芯片、材料等,各有优势。所以,关税政策对全球多个国家的AI硬件进出口和AI基础设施建设,都会有影响。
技术层,大模型是当前全球AI技术竞赛的焦点,而模型的研发还依赖于基础软件框架、开源社区、技术标准协议等。这些虽然不会直接受到关税影响,但长期以来都是靠开源精神、国际标准组织、技术生态联盟等形式展开合作,而国际协作也可能因为贸易关系紧张导致的**博弈而中断。
目前,全球AI技术生态大致处于“中美并行”的局势。以深度学习框架为例,美国TensorFlow(谷歌)、PyTorch(Meta)和中国PaddlePaddle(百度)、MindSpone(华为)并举,各有优势和侧重。比如海外框架更侧重学术和开发者,全球用户规模更庞大;而国内框架更侧重产业,实用性更强。在全球开源社区中,中国科技企业和开发者的贡献度、核心专家数量、代码数量等,近年来也快速上升。
所以,一旦开源模型或协议限制使用,就必须依靠自主技术生态了,意味着中美AI将渐行渐远。
应用层主要指的是AI产品,AI应用或AI终端被推向市场,关税可能导致市场的区域化,比如国产AI手机在美国市场的售价会增加,影响市场表现。但AI技术作为应用或终端设备的核心竞争力,技术创新也有望降低成本,从而改变市场竞争格局。比如Deepseek就通过模型性能的大幅优化,降低了对算力的依赖,改变了全球开源模型的格局。
总的来说,AI只是应用层的一环,关税政策影响到AI商业化的最终表现,需要经过一个很长的转化链条,并不能直接下结论。
了解了全球AI产业链全景图,也就发现关税对全球AI的冲击,比我们想象的覆盖面更大,但烈度或许比想象的要轻。为什么这么说?
认清了全球AI产业链之后,我们就可以通过逻辑推演,来预测一下关税挑战的广度与烈度了。
从烈度来看,与关税政策紧密关联的AI硬件,成本会进一步增加,第三国转口供应链被进一步限制。但需要开导,特朗普在2019年签署行政命令促进美国AI发展,自此之后不断采取激进的政策遏制措施。为此,中国已经不断调整供应链,近年来在单体芯片、算力网络、AI云基础设施、异构智算等领域,加强自主研发,自主算力供应链已经有替代方案,并转向了区域内如日韩的合作。
总的来看,中国AI基础领域已经通过国产替代的冗余储备,打造了并行的技术生态,规避了对美国AI单一生态的依赖风险。
而且,对等关税也会推高美国本土AI企业的市场压力和成本,反噬本土AI基建,美国企业被迫将产能转回本土或盟友国,而这需要一定的建设周期来解决电力、人力、厂房、交通等,也可能拖慢其AI研发进度。这是科技巨头很难接受的,或许会与当局展开新一轮博弈。
所以,这次关税超过100%的数字看起来夸张,但实际烈度或许没有那么强。
但关税政策覆盖的广度,意味着对全球AI产业链的影响更广了。这对于全球化协作程度极高的AI技术来说,是一场地心深处的地震。因为中美AI渐行渐远,会导致以下风险:
1.中美技术生态割裂,知识共享受阻,技术交流断链。技术方面的交流中断,意味着更多重复探索,如果选错了技术路线,就可能像日本研发五代机那样,浪费大量投资,错失新技术机会。
2.人才和资金避险,AI产业出现“平行世界”。中美作为全球唯二的AI大国,人才、资金被限制正常流动,全美已有150名左右的留学生被突然取消了学生签证,必然会导致避险心理,主动“选边站”,那么全球AI的基础研究合作减少,技术上必然会重复造轮子,资金利用率降低,从而拖慢AI的进步速度。
3.双市场的标准冲突,影响国产AI出海。AI商业化离不开全球化市场,能否适配美国本土化要求,或者成功开拓美国之外的第三方市场,成为中国AI企业商业成功的现实挑战。
所以,关税冲击的烈度不大,至少不会对中国AI造成更严峻的挑战了,但它必然会导致中美AI技术生态的隔膜加深。这种技术上的双生态,将在全球AI产业链中引发看不见的地震。
智能时代的关键生产要素,不是土地、劳动力等传统要素,而是技术(芯片、算法、框架等)、资本、智力、数据。这些新型生产要素,都十分依赖全球化流动、碰撞、交流、分享。这意味着,对等关税冲击之下,全球AI或许站到了拐点。
不过,认清了挑战或许就能找到控制烈度、减少撕裂的方法,从而让全球AI在中美两股力量的牵引下,继续朝着AGI通用人工智能的目标前行。
如何应对风险?或许大家已经可以从前面的分析中,得出一些答案了:
基础层的硬件供应链,中美不得不各自寻求替代方案,比如中国加强自主芯片研发,美国可能推动本土制造,来减少关税带来的成本上升。
技术层的基础能力中,通用大模型是大家比较关注的,尤其是deepseek之后,国产大模型的重要性与先进性,无需赘述。但更底层的深度学习框架、高质量语料库、基础开发工具的国产化,是大众用户看不到的、容易被忽视,但AI不能追风口,这些基础能力也必须持续加强推广建设,避免冲击烈度上升后的断链。
应用层的AI产品化、商业化,离不开广阔的全球市场,中国AI也绝不能关起门来故步自封,必须走出去与国际AI产业伙伴保持合作与沟通。而且,大模型以来中国AI应用、企业、人才都在全球市场有突出的表现,比如deepseek、海螺AI、昆仑万维等,具备AI第一梯队的全球化竞争力。走出去,一方面可以扩大AI应用范围,规避与全球AI技术交流中断、押注错误技术路线的风险;同时,开拓美国之外的第三方市场,规避关税冲击。
此外,由于对等关税大棒给全球经济体都造成了冲击,由此产生对美国技术生态体系的不信任,或许也是一个中国AI合纵连横的窗口期,来增强中国AI技术生态的韧性,比如,吸引海外开发者使用国产化AI框架、开发工具、AI云服务等,来增强国产AI基础生态的繁荣度。给世界一个更包容、更可信的技术生态选择,这也是中国AI有能力、有责任去做的。
维特根斯坦说过,哪怕你意识到生活在根本上的不安全,也绝不可因此戏剧化,对此你必须提防。面对朝令夕改的关税冲击,我们也无需太过戏剧化去配合对方的表演。
请让我们牢记,中国AI,早已自有一方天地。无论晴天雨天,都是中国AI的耕耘天。
在2025年的今天,全国高考报名人数已经突破了1335万大关,创下了历史新高。面对如此庞大的竞争群体,以及不断深化的高考改革趋势,考生和家长们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。特别是随着全国已有29个省份完成了
快手可能找到了AI聊天机器人与社交软件合体的最佳方式。最近很多快手用户发现,一个名叫「AI小快」的账号格外活跃,与网友聊得火热,一个抛梗、一个接梗…
就在刚刚,马斯克又整大活了!他带着脑机接口Neuralink团队,开了1小时发布会,整个过程亮点满满,全程高能。首先,Neuralink宣布,目前全球已经有七人植入了设备。通过「心灵感应」产品,他们重获跟物理世
近日,GoogleDeepMind正式发布首个可完全在机器人本地部署的视觉-语言-动作模型(Visual-Language-Action,VLA)——GeminiRoboticsOn-Device。这也意味着,具身智能(EmbodiedAI)正在从依赖云端算力,迈入
创新不设限!2024新“智”慧全国AI数字创意大赛吸引百余组选手参赛
「AI教父」辛顿获得202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丨字节豆包将于10月10日发布首款智能硬件丨小鹏P7新车将搭载大模型
抖音开启AI搜索功能灰度测试丨OpenAI CEO奥特曼:2024年无法实现AGI丨夸克APP上线“健康大模型”
OpenAI反水队友放大招!Claude 3重磅发布:实测可基本平替GPT-4应用需求,AI直言点破中美AI技术差距
Sora技术报告逐字解读,遥遥领先?实测效果指数爆炸!
Win11迎接史诗级更新,为你的电脑植入AI大脑,微软终于硬了!
网易出品的免费AI在线绘画工具:AI绘画工坊,安利给大家
如何优化AI提示词_AI提示词怎么写更好_如何写好AI提示词
体验完ChatGPT最新联网插件Web browsing,我们发现了以下好处与坏处
如何利用Whee辅助制作APP动态启动页丨附保姆级提示词教程